2025年4月11日,武漢大學戚孝天教授應邀蒞臨我室,,作了題為“自由基成鍵模式理論研究”的學術報告,。報告會在實訓樓501報告廳進行,,由抗病毒性傳染病創(chuàng)新藥物全國重點實驗室王玉杰教授主持,全國重點實驗室,、化學化工學院,、平原實驗室部分師生參加。
報告中,,戚孝天教授對比雙電子,、單電子成鍵機制實質,講述了自由基-自由基偶聯(lián)過程的開殼層單線態(tài)過渡態(tài)成鍵模式,。結合位阻-電子效應定量拆分模型,,重點介紹了其團隊發(fā)展的兩種自由基成鍵新模式:PCET促進自由基-自由基偶聯(lián)成鍵模式和自由基緩沖成鍵模式。闡述了自由基位阻效應,、穩(wěn)定性,、離域效應、親電性和親核性等性質導向的機理切換,,證實了自由基成鍵新模式的可行性與普適性,,為自由基反應開辟了全新的研究方向。報告結束后,,與會人員與戚孝天教授積極交流,,并就相關研究領域進行了深入探討。
報告人簡介:戚孝天,,武漢大學教授,、博導,入選湖北省百人,、國家海外高層次人才計劃青年項目,。2017年在重慶大學獲得博士學位,師從藍宇教授,。2017年9月至2020年12月在美國匹茲堡大學劉鵬教授課題組從事博士后研究,。2021年加入武漢大學化學院開展獨立科研,主要研究方向為計算自由基化學。致力于通過理論計算研究自由基偶聯(lián)成鍵機制,,探究過渡金屬對自由基偶聯(lián)過程的影響,,借助位阻-電子效應定量拆分模型、自由基-配體局域相互作用模型等揭示影響自由基反應活性和選擇性的主導因素,,歸納總結有機化學反應中自由基成鍵斷鍵的一般規(guī)律,,并在此基礎上發(fā)展建立新型自由基偶聯(lián)模式,指導手性配體的設計與優(yōu)化,。獨立工作后以通訊作者(含共同)身份發(fā)表高水平科研論文 33 篇,,包括 3 篇 Nat. Chem.、1 篇 Nat. Catal.,、9 篇 J. Am. Chem. Soc.,、7 篇 Angew. Chem. Int. Ed.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