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0日上午,,我院邀請中國藝術研究院陳燕婷研究員做客首屆“河南師范大學辦學100周年之音舞名家大講堂”,,在田家炳四樓中國音樂研究中心會議室,,為全院師生作題為《審美人類學視角的樂感研究》的講座,。學院相關負責人、骨干教師及研究生參會聆聽,。講座由師玉麗副院長主持,。
講座中,,陳燕婷研究員闡釋了在審美人類學視角下“樂感”的定義及其特性,“樂感”的主要構成方面,、影響因素及主要分類,,并針對“樂感”主體性差異提出了自己獨到的學術見解,。在講解過程中列舉了很多生動的曲例,,為在場聽眾展示了不同樂感環(huán)境對審美表現的多樣化影響。此次講座提升了我院師生的美學素養(yǎng),,與會師生受益良多,,提供了推動音樂學科發(fā)展的新思路,對教師教學研究,、科研工作等方面具有重要的啟發(fā)意義,。
“音舞名家大講堂”是我院打造音樂學術名片,提供科研交流的土壤而開設,,旨在聚焦學科發(fā)展和科研能力提升,,進一步開闊教師學術視野,激發(fā)科研熱情,。音樂舞蹈學院將常態(tài)化開設“音舞名家大講堂”,,邀請國內外知名專家學者,圍繞音樂舞蹈文化等前沿與熱點,,持續(xù)為學院提供高質量的學術盛宴和知識大餐,。
專家簡介:
陳燕婷,中國藝術研究院研究員,,碩士生導師,,中央音樂學院音樂美學博士。
專著:《南音北祭——泉州弦管郎君祭的調查與研究》(2008,,獲第九屆中國音樂金鐘獎理論評論優(yōu)秀獎),,《安海嗦啰嗹》(2012,2021),,《南音樂感研究》(2019,,獲評“2016年度中央音樂學院優(yōu)秀博士學位論文”),《古樂南音》(2018,,獲中國藝術研究院優(yōu)秀科研成果獎),。合作:《音樂的意義與表現》(合譯,2007),,“普通高校藝術教育叢書”之《音樂鑒賞》(合著,,2009),《中國傳統(tǒng)音樂的美學研究》(合著,,2019,,獲第五屆“啄木鳥杯”年度優(yōu)秀作品)。發(fā)表論文100余篇,其中《南音與南曲關系考析——以【大迓鼓】為例》獲第九屆“中央音樂學院音樂學系王森國際交流基金”一等獎,,及 “中國藝術研究院研究生院獎學助學基金”成果獎,。主持福建省社會科學研究基地重大項目《南音樂感研究》,參與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重大規(guī)劃項目《非物質文化遺產“南音”研究》,、國家社會科學基金藝術學重大項目《新中國器樂樂種傳承發(fā)展研究》及《中國傳統(tǒng)音樂美學研究》等,。
(音樂舞蹈學院 王東雪 魯亞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