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成果: 1.區(qū)域高等教育對經濟增長貢獻差異外部因素分析,,黑龍江高教研究,2010.06,, 第二作者 2.區(qū)域高等教育對經濟增長貢獻差異內部因素分析,,北京交通大學學報(社科版),2012.04,,第二作者,;被人大報刊復印資料《高等教育學》2012年第7期全文轉載; 3.區(qū)域研究生教育規(guī)模與結構研究方法論探析,,學位與研究生教育,,2012.04, 第二作者;被國家學位辦推選為優(yōu)秀論文,; 4.研究型大學的基本職責,,高教探索,2012.08,,第二作者,; 5.區(qū)域研究生教育規(guī)模與結構的評價及測度——以廣東省為例,教育發(fā)展研究,,2012.12,,第一作者; 6.高等學校的分類管理:內涵與具體內容,,教育研究,,2013.08,第二作者,;被新華文摘作為觀點摘編,; 7.我國省域高等教育的屬性、價值及其重構,,江蘇高教,2013.11,,獨著 8.大學章程建設的困境與對策,,高教發(fā)展與評估,2015.03,,獨著,; 9.論我國高等教育結構的失范現(xiàn)象及其動態(tài)優(yōu)化,高校教育管理,,2015.07,,獨著 10.我國普通本科高校定位的問題、成因及對策,,現(xiàn)代教育論叢,,2016.04,第二作者 |
科研項目: 1. 2013年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青年基金項目“區(qū)域高等教育資源配置效益評價及優(yōu)化研究”(13YJC880551),,主持,; 2. 2009年國家社會科學基金教育學一般項目“區(qū)域高等教育差異發(fā)展問題研究”(BIA090038),參與,; 3. 2010年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青年基金項目“區(qū)域高等教育發(fā)展差異對地方經濟增長影響的實證研究”(10YJC88056),,參與; 4. 2011年廣東省學位與研究生教育改革項目“廣東省研究生教育規(guī)模與結構研究”(11JGXM-MS03),,參與,; 5. 2011年度廣州市哲學社會科學“十二五”規(guī)劃一般課題“新生代農民工發(fā)展與廣州城鎮(zhèn)化水平提升和諧互動研究”(11Y05),參與; 6. 2012年廣東省軟科學研究計劃項目“創(chuàng)新型人才管理與服務研究”,,參與,; 7. 2014年全國教育科學“十二五”規(guī)劃一般項目“區(qū)域高等教育與區(qū)域經濟關系研究”(BIA140093),參與,; 8. 2015年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青年基金項目“我國高等教育機構體系的優(yōu)化研究——基于貢獻率指標”( 15YJC880061),,參與; |
獲獎情況: 1.參與撰寫的研究報告,,獲得2014年黑龍江省哲學社會科學研究優(yōu)秀成果獎:二等獎,;(排名第二) 2.參與撰寫的研究報告,獲得2014年黑龍江省高校人文社會科學研究優(yōu)秀成果獎:一等獎,;(排名第二) 3.2013年7月份參與并協(xié)助中國高教學會接受教育部綜合改革司要求收集整理與反饋“《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fā)展規(guī)劃綱要(2010-2020年)》發(fā)布實施三年來貫徹落實情況”的工作任務,,提交“高考制度改革三年來政策落實情況”的調研報告,獲得教育部及中國高教學會等相關部門領導的肯定和批示,,并要求有關司局調閱和學習,。 |
學術交流經歷: 1. 2013年5月參加在寧波市召開的高職院校——縣校合作國際學術研討會,,在分論壇中與美國托萊多大學(The University of Toledo)教育學院博士生領導力研修班23名成員圍繞縣校合作問題進行學術研討,;隨后作為主要成員在廈門大學與對方通過工作坊的形式進行學術交流。 2. 2013年6月隨同廈門大學教育研究院博士生調研團調研上海電機學院實施技術本科教育情況,,作為產學研調研小組的主要成員,,參與撰寫并向上海電機學院提交“關于技術本科教育的產學研合作”調研報告,受到該校好評,。 3. 2013年11月參加在寧波市舉行的中國高等教育學會2013年高等教育國際論壇,,提交的論文《區(qū)域高等教育的屬性、價值及其重構》被收錄入會議論文集,,會后受邀參與寧波大紅鷹學院構建服務型院校辦學定位課題的研討與論證工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