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學時數(shù): 36 學分:2 適用專業(yè):歷史學
一,、課程教學目標
通過本課程的學習,使學生 掌握當代國際教育界課程科學和教學科學研究成果,,全面了解歷史教育的規(guī)律,,使學生認識中學歷史教學的性質(zhì)和任務,了解中學歷史教學的過程和主要內(nèi)容,,初步掌握中學歷史教學的基本理論和基本方法,,進而提高獨立從事中學歷史教學實踐的能力。
二,、課程的性質(zhì),、目的和任務
歷史課程與教學論是高等師范院校歷史系學生的一門必修課,是一門具有專業(yè)特點的關(guān)于中學歷史教學方法論的課程,。讓師范生了解中學教學的理論和方法,,為中學輸送合格的師資人才,是高等師范院校的重要任務之一,,也是學校開設這門課程的目的。本課程的任務是使學生在繼承中國百年歷史教育研究成果的基礎上,,努力掌握當代國際教育界課程科學和教學科學研究成果,,全面了解歷史教育的規(guī)律,為今后從事一線教學工作打下堅實的基礎,。具體說,,就是通過本課程的學習使學生認識中學歷史教學的性質(zhì)和任務,,了解中學歷史教學的過程和主要內(nèi)容,初步掌握中學歷史教學的基本理論和基本方法,,進而提高獨立從事中學歷史教學實踐的能力,。
三、課程的基本要求
通過本課程的學習,,要求學生能夠初步掌握中學歷史教學的一般規(guī)律和方法,,具有分析和處理中學歷史教材、組織課堂教學的能力,,能夠理論聯(lián)系實際,,把所學的理論和方法與中學歷史教學實踐相結(jié)合,初步具備包括教學設計,、評議課堂教學,、制作教具和多媒體課件等在內(nèi)的中學歷史教學所需要的基本功。
四,、課程教學內(nèi)容
• 緒 論
( 2學時)
1 .教學基本要求
通過本章內(nèi)容的學習,,使學生對本課程有一個基本認識,并進一步鞏固學生的歷史教育專業(yè)思想,。
2 .要求掌握的基本概念,、理論、原則
通過學習,,了解中學歷史課程與教學論所研究的對象,、內(nèi)容,知道本課程的任務和要求,,增強自己的專業(yè)思想意識
3 .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和難點是加強學生歷史師范專業(yè)思想的鞏固。
4 .教學內(nèi)容
(一)歷史課程與教學論研究的對象,、內(nèi)容,、性質(zhì)和方法
( 1)研究的對象:是中學歷史教學的理論與實踐,是中學歷史教學的整個教學過程及其規(guī)律,。
( 2)研究的內(nèi)容:中學歷史教學的目的,、任務,中學歷史教學的內(nèi)容和體系,,中學歷史教學的規(guī)律和原則,,中學歷史教學的手段和方法。
( 3)研究的方法主要有觀察法,、調(diào)查法,、訪問法、實驗法等,。
(二)歷史教學的價值與社會功能
(三)歷史課程與教學論本課程的任務,、學習方法和要求
( 1)本課程的任務
通過本課程的學習使學生認識中學歷史教學的性質(zhì)和任務,,了解中學歷史教學的過程和主要內(nèi)容,初步掌握中學歷史教學的基本理論和基本方法,,進而提高獨立從事中學歷史教學實踐的能力,。
( 2)學習方法和要求
本課程是一門理論與實踐相結(jié)合的課程,因此在講授的同時還要求學生對中學歷史課堂教學的錄象進行教學觀摩,,并進行一些實際教學能力的鍛煉,。要求學生在掌握基本理論知識的同時,能夠具備一定的實踐能力,。因此要求學生完成以下作業(yè),;編寫一課課堂教學教案;觀摩教學后提交一份書面課堂教學評議,;制作一些教具,、課件。
(四)中學歷史教學,、研究的現(xiàn)狀
( 1)中學歷史師資狀況
( 2)中學歷史教學現(xiàn)狀
( 3)中學歷史教學教研現(xiàn)狀
• 中學歷史教育任務(目標)
(3學時)
1 .教學基本要求
本章的學習,,主要是讓學生了解中學歷史教育任務、目標在不同時期的發(fā)展和變化,,知道確定中學歷史教育任務,、目標的依據(jù)。
2 .要求掌握的基本概念,、理論,、原則
通過學習,要求了解中學歷史教育任務目標的實質(zhì)與作用,,掌握新課程改革下的中學歷史教育任務目標的具體內(nèi)容,。
3 .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是中學歷史教育任務目標的發(fā)展和新的教育目標的內(nèi)容,。
難點是讓學生如何用新的理念去理解新教育任務目標的制訂及應用,。
4 .教學內(nèi)容
(一)我國中學歷史學科課程教育教學任務目標的沿革
教育任務目標體現(xiàn)了一個國家對各級各類學校各門學科的教育教學要求。教學任務帶有明顯的社會制約性,,它決定與社會的要求,,在不同的時期、不同的國家有著不同的教育任務和目標,。
(二)確定中學歷史學科課程教育任務目標的依據(jù)
(三)新的課程教育目標
知識與能力
過程和方法
情感態(tài)度和價值觀
(四)國外學校歷史教育目標
(五)中學歷史教育目標的國際比較及其發(fā)展趨勢
• 中學歷史課程的設置
(2學時)
1 .教學基本要求
通過本章的學習,,了解我國中小學歷史課程設置的沿革情況以及新課改下的中學歷史課程狀況。
2 .要求掌握的基本概念,、理論,、原則
通過學習,要求學生了解課程的概念,,以及編制 21世紀中學歷史課程的基
本原則,。
3 .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和難點是新世紀課程的內(nèi)涵和編制21世紀中學歷史課程的基本要求和原則,。
4 .教學內(nèi)容
(一)課程研究的意義及歷史課程在學校教育中的作用
(二)我國中小學歷史課程設置的沿革
( 1) 清末的歷史課程
( 2)民國時期的歷史課程
( 3)共和國的歷史課程,。
(三)新課改下的中學歷史課程
第四章 中學歷史課程標準、教科書和教參書
(4學時)
1 .教學基本要求
本章教學內(nèi)容主要涉及中學歷史教學中教師實際掌握的教學內(nèi)容,,也是本課
程的重要內(nèi)容之一,。通過學習要了解中學歷史教學大綱和中學歷史課程標準、中學歷史教科書的發(fā)展變化,,掌握中學歷史課程標準和中學歷史教科書在歷史教學中的地位和作用,。了解現(xiàn)階段我國中學歷史教科書的出版、編寫體例和原則,,并且學會在實際歷史教學中應用課程標準,、教科書、教學參考書等,。
2 .要求掌握的基本概念,、理論、原則
通過學習,,要求學生了解中學歷史課程標準和中學歷史教科書在歷史教學中的地位和作用,,掌握中學歷史教科書的編寫和評價原則。
3 .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是現(xiàn)行的中學歷史課程標準的內(nèi)容和作用,,現(xiàn)行的中學歷史教科書的編
寫和評價原則,難點是如何使學生在實際教學中正確理解使用中學歷史課程標準和中學歷史教科書,。
4 .教學內(nèi)容
(一)中學歷史教學大綱和中學歷史課程標準
( 1)教學大綱和課程標準在中學歷史教學中的地位和作用
( 2)中學歷史課程標準是由過去中學歷史教學大綱發(fā)展而來的,,反映了我國新時期基礎教育改革的新理念和新的發(fā)展方向
( 3)中學歷史課程標準的內(nèi)容結(jié)構(gòu)
(二)中學歷史教科書
( 1)中學歷史教材的內(nèi)涵
( 2)中學歷史教科書在中學歷史教學中的地位和作用
( 3)我國中學歷史教科書的沿革
( 4)評價歷史教科書的標準、現(xiàn)階段我國的中學歷史教科書的不同版本的評介
( 5)中學歷史鄉(xiāng)土教材和校本教材的地位和開發(fā)
(三)中學歷史教學參考書
( 1 )中學歷史教學參考書的種類,、沿革和作用
( 2 )現(xiàn)行中學歷史教學參考書的種類,、內(nèi)容
第五章 中學歷史教學過程、教學模式
( 12學時)
• 教學基本要求
本章教學內(nèi)容是本課程的重要教學內(nèi)容,,它涉及到中學歷史教學中的最實際
課堂教學的各個方面,,是理論和實踐結(jié)合的較強的內(nèi)容。要求學生通過學習,,不僅了解中學歷史教學的理論教學原則,,還要學會在實際的歷史教學中運用這些教學理論原則和具體的教學方法,鍛煉自己的實際教學能力,,初步具備一定的教學基本功,。
• 要求掌握的基本概念、理論,、原則
要求學生通過學習掌握 中學歷史教學過程的本質(zhì)和基本結(jié)構(gòu),、中學歷史學科的主要教學原則,、 歷史教學教學模式的類型、歷史課堂教學的類型和結(jié)構(gòu),、中學歷史課堂教學的基本方法等教學理論和原則,,了解 現(xiàn)代信息技術(shù)在歷史教學中的運用。
• 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是 中學歷史學科的主要教學原則 ,、歷史課堂教學的類型和結(jié)構(gòu)、中學歷史課堂教學的基本方法,、 現(xiàn)代信息技術(shù)在歷史教學中的運用 等,。難點是如何將教學理論和教學實際結(jié)合在一起,培養(yǎng)學生的實際教學基本能力 ,,如何指導學生進行研究性學習,。
• 教學內(nèi)容
第一節(jié) 中學歷史教學過程與教學原則
( 2學時)
(一)中學歷史教學過程
( 1 )中學歷史教學過程的本質(zhì)
中學歷史教學過程是人類認識歷史過程的特殊階段和特殊形式
( 2 )中學歷史教學過程的基本結(jié)構(gòu)
激發(fā)動機 感知知識 理解歷史 運用知識 鞏固知識
(二)中學歷史教學原則
( 1 )制定教學原則的依據(jù)
( 2 )中學歷史學科的主要教學原則
教師主導作用與學生主體地位相結(jié)合的原則
科學性和思想性相結(jié)合的原則
系統(tǒng)性和量力性相結(jié)合的原則
直觀性和抽象性相結(jié)合的原則
掌握性和鞏固性相結(jié)合的原則
接受性和探究性相結(jié)合的原則
全體發(fā)展和個性發(fā)展相結(jié)合的原則
• 中學歷史教學模式與教學組織
( 3學時)
(一)中學歷史教學教學模式
( 1)教學模式的構(gòu)成要素
( 2)當代教學模式的發(fā)展趨勢
( 3)歷史教學教學模式的類型
(二)中學歷史教學組織形式
( 1)歷史教學組織形式的種類
( 2)中學歷史課堂教學的重要性
( 3)歷史課堂教學的類型和結(jié)構(gòu)
單一課:導言課 新知識課 討論課 活動課 復習課 練習課 考查課 講評課
綜合課及結(jié)構(gòu)
歷史課堂教學的類型和結(jié)構(gòu)的常規(guī)性和靈活性
• 中學歷史教學方法與教學活動
( 5學時)
(一)中學歷史課堂教學的基本方法
( 1)教學方法對提高教學質(zhì)量的重要意義
( 2)中學歷史課堂教學的基本方法:
講授法(敘述、描述,、概述) 講解法 講讀法 談話法 圖示法 演示法
( 3)現(xiàn)階段國內(nèi)外改革中的部分教學方法的介紹(教學觀念的轉(zhuǎn)變與教學方法的運用)
( 4)歷史學科選擇課堂教學方法應注意的幾個問題
(5) 研究性學習與中學歷史教學
研究性學習的內(nèi)涵
中學歷史學科研究性學習的意義和構(gòu)想
研究性學習的準備:學生,、教師
基礎型課程中的研究性學習
拓展型課程中的研究性學習
研究(探究)型課程中的研究性學習
(二)歷史教師的語言和板書
( 1 )歷史教師的教學語言
( 2 )歷史教師的板書
(三)中學歷史課各類知識點的講授
( 1 )中學歷史課中時間、地點,、和歷史人物的講授
( 2 )中學歷史課中經(jīng)濟,、政治、文化思想,、軍事民族等各類專史的講授
(四)歷史課外活動的主要形式
( 1)課外活動在中學歷史教學中的地位和作用
( 2)課外活動的主要形式和組織方法
參觀 訪問 調(diào)查 閱讀 編輯 展覽 報告 搜集 觀看 文藝演出 興趣小組 獨立研究
• 中學歷史課的直觀教學
( 3 學時)
• 直觀教具在中學歷史教學中的作用
• 歷史直觀教具的種類,、用法及其制作
• 現(xiàn)代化教學手段的運用
• 中學歷史教學中的現(xiàn)代信息技術(shù)
( 1 )現(xiàn)代信息技術(shù)在歷史教學中的運用
( 2 )多媒體技術(shù)在歷史教學中的應用
歷史文物和歷史遺跡的展示
電影資料的利用
統(tǒng)計數(shù)據(jù)的形象展示
多媒體歷史教學案例
幾種常用多媒體技術(shù)在歷史教學中的運用比較
( 3 )網(wǎng)絡對歷史教學的影響
( 4 )歷史教學資源庫的建設和應用
歷史教學資源庫的功能
不同共享范圍的資料
不同類型的資料、特色的和專題的資料庫
( 5 )歷史教學運用現(xiàn)代化信息技術(shù)應注意的問題
信息技術(shù)在歷史教學應用中的科學性
信息技術(shù)在歷史教學應用中的藝術(shù)性
信息技術(shù)在歷史教學應用中應注意的問題
• 中學歷史課程教學評價
( 2 學時)
1 .教學基本要求
通過本章的學習,,使學生了解中學歷史學科教學評價標準與理念的發(fā)展,,以及 教學評價中的普遍關(guān)注的若干問題。
2 .要求掌握的基本概念,、理論,、原則
要求學生掌握中學歷史學科教學評價標準。
3 .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是掌握中學歷史學科教學評價標準,,如何用新的理念了來看待中學歷史教學的評價問題。
4 .教學內(nèi)容
(一) 中學歷史學科教學評價標準與理念的發(fā)展
(從歷史教學大綱,、課程標準中關(guān)于評價的規(guī)定和要求以及全國歷史高考試卷的變革來看 歷史學科教學評價標準與理念的發(fā)展 )
( 1 )“十七年”( 1950 — 1966 )的教學評價
( 2 )“恢復”與“引進”期( 1977 — 1900 )的教學評價
( 3 )走向 21 世紀( 1991 — 2000 )的教學評價
( 4 )進入 21 世紀的教學評價
(二)創(chuàng)造評教一體,,共同改進與開發(fā)課程的教學評價
(三)教學評價中的普遍關(guān)注的若干問題
教學效果 歷史學科教學評價標準與理念的發(fā)展 可以從哪些角度透視
教學效果的信息可以從哪些途徑獲得
何謂中學歷史課程的“現(xiàn)代化教學”
怎樣才是以學生發(fā)展為本
只有“課題研究”才是培養(yǎng)實踐能力嗎
怎樣正確處理學生的“一大堆”問題
教學基本功可以從哪些方面衡量
怎樣在評價中鼓勵教學創(chuàng)新
• 中學歷史教師與歷史教學
( 3學時)
1 .教學基本要求
通過學習使學生了解作為一名中學歷史教師,應具備哪些素養(yǎng)和能力,,并且在教學中怎樣不斷的提高和完善自己,。
2 .要求掌握的基本概念、理論、原則
要求學生 歷史課程對中學歷史教師的基本素質(zhì)要求,,中學歷史教師的教學準備工作尤其是課前備課的意義和具體內(nèi)容,,中學歷史教師的素質(zhì)提高與教學研究等。
3 .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是 中學歷史教師的素質(zhì)要求,,中學歷史教師的教學準備工作,,樹立終身學習和不斷提高自身素質(zhì)的理念,。難點是如何提高自己教學準備工作尤其是課前備課的實際能力。
4 .教學內(nèi)容
(一)中學歷史教師在歷史教育中的作用,,
( 1 )歷史課程對中學歷史教師的基本素質(zhì)要求
( 2 )中學歷史教師在歷史教育中的作用
( 3 ) 21 世紀歷史教育的特點與中學歷史教師的特點
(二)中學歷史教師的素質(zhì)要求
( 1 )中學歷史教師在教學中的主導作用
( 2 )中學歷史教師的職業(yè)道德修養(yǎng)
( 3 )中學歷史教師的基本理論修養(yǎng)
( 4 )中學歷史教師的基本知識修養(yǎng)歷史教師的基本技能修養(yǎng)
語言表達的能力
板書設計和書寫的能力
選用各種教學方法的能力等
(三)中學歷史教師的教學準備工作
( 1 )中學歷史教師教學準備工作的意義與要求
( 2 )中學歷史教師教學準備工作的幾種類型
廣義的教學準備工作
狹義的教學準備工作
宏觀的教學準備工作
微觀的教學準備工作
整體的教學準備工作
局部的教學準備工作
個人備課
集體教學準備工作
( 3 )中學歷史教師的學期教學準備工作
認真學習和鉆研歷史課程標準,,通讀歷史教科書
認真了解授課班級的學生情況
制訂學期歷史教學工作計劃
( 4 )中學歷史教師的課時教學準備工作
結(jié)合歷史課程標準,仔細鉆研課題教材
制定課時教學目標,;確定教學重點與教學難點
認真組織課時教學內(nèi)容
劃分課型,,確定教學基本程序
選擇教學方法
擬訂講授提綱,精心設計板書內(nèi)容
編寫課時教案
(四)中學歷史教師的教學研究與特色
( 1 )中學歷史教師的知識更新與素質(zhì)提高
( 2 )中學歷史教師的教學研究
( 3 )中學歷史教師的教學研究
( 4 )中學歷史學科的教研特色
(五)中學歷史教師的進修與提高
( 1 )中學歷史教師的進修與提高的目的
( 2 )中學歷史教師的進修與提高的內(nèi)容
( 3 )中學歷史教師的進修與提高的途徑
( 4 )中學歷史教師的進修與提高的發(fā)展
• 高等 師范院校歷史學科學生的教育實習
( 1學時)
1 .教學基本要求
通過學習,,讓學生了解教育實習的重要性以及實習的要求和內(nèi)容,。
2 .要求掌握的基本概念、理論,、原則
要求學生掌握教育實習(課堂實習和班主任見習)的具體要求,。
3 .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和難點是任何是學生在實際的教育實習中完成實習要求,,鍛煉實際教學能力,,提高自身的教育教學素質(zhì)。
4 .教學內(nèi)容
(一)教育實習在師范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
(二)教育實習的任務和要求
課堂教學的實習要求
班主任助手工作的實習要求
(三)教育實習的基本過程
(四)實習指導教師和實習生
五,、課程和其他課程的關(guān)系
本課程的開設是本科三年級的第二學期,,是一門理論和實踐相結(jié)合的課程。要求學生具備一定的專業(yè)知識,、教育理論和政治理論基礎,,因此學生在學習中國通史、世界通史,、心理學,、教育學和政治理論課等課程之后再學習這門課程,能夠把所學的專業(yè)知識,、教育理論和中學歷史教學實踐相結(jié)合,,提高自身的歷史教育教學水平和技能。
六,、學時數(shù)分配
章次 | 各章標題名稱 | 講授學時 | 實驗(實踐)學時 | 輔導學時 | 備注 |
第一章 | 緒論 | 2 | |||
第二章 | 中學歷史教育任務(目標) | 3 | 2 | ||
第三章 | 中學歷史課程的設置 | 2 | |||
第四章 | 中學歷史課程標準,、教科書和教參書 | 4 | |||
第五章 | 中學歷史教學過程、教學模式 | 13 | 4 | ||
第六章 | 中學歷史課程教學評價 | 2 | |||
第七章 | 中學歷史教師與歷史教學 | 3 | |||
第八章 | 師范院校歷史學科學生的教育實習 | 1 |
七、教材及參考書
《歷史教育學》 高等教育出版社
《歷史課程與教學論》 浙江教育出版社
《歷史教育展望》 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
《課程與教學論》 上海教育出版社
《課程研究:現(xiàn)代與后現(xiàn)代》 上??萍冀逃霭嫔?
《中國教學論史綱》 湖南教育出版社
《歷史教育展望》 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
《走進新課程》 北京師范大學
《中學歷史新教材新教法》 浙江大學出版社
《新課程中教師行為的變化》 首都師范大學出版社
《國外歷史教育透視》 高等教育出版社
《從理念到實踐:解讀研究性學習》 教育管理雜志社
《教師專業(yè)化的理論與實踐》 人民教育出版社
《新課程教學設計》 遼寧師范大學出版社
《新課程改革的理念與創(chuàng)新》 人民教育出版社
《新課程評價的理念與方法》 人民教育出版社
《歷史課程標準解讀》 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
《歷史教育測量與評價》 高等教育出版社
《邁向新世紀的人文教育——文史哲人才培養(yǎng)與學科建設文集》 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
八,、主要教學方法與媒體要求
以講述法為主,輔以調(diào)查法和觀察法,。
教學過程中需要多媒體教室,, CD 播放機。
九,、推薦的教學網(wǎng)站和相關(guān)專業(yè)文獻網(wǎng)站
1 .歷史普及網(wǎng)站(主要是普及中國傳統(tǒng)歷史文化)
http://heritage.tom.com./dynasty (“文化遺產(chǎn)”:歷史王朝,,歷史之謎,歷史
人物譜,,古今風云錄,,野史尋蹤等欄目)
http://www.nmch.gov.cn/gb/index.asp (中國歷史博物館)
http://www.china10k.com (“中華萬年網(wǎng)”)
http://www.history.com.cn (“歷史在線”)
http://www.wenbao.net (“中國歷史文化遺產(chǎn)保護網(wǎng)”,旨在中國文物保護,,擁有強大的古器物,、古文獻、文化遺址數(shù)據(jù)庫等)
http://www.cycnet.com.cn/encyclopedia/history (“中青網(wǎng)—大百科—歷史”,,中國青少年計算機信息服務網(wǎng))
2 .歷史教學綜合網(wǎng)站
http://www.pep.com.cn (“歷史天地”,,人民教育出版社)
http://www.cbe21.com/subject/history (“中國基礎教育網(wǎng)—歷史”,中國基礎教育網(wǎng))
http://dir.sohu.com./social-science/history (搜狐歷史網(wǎng)站)
http://search.sina.com.cn/search-dir/sh/ls (新浪歷史網(wǎng)站)
http://lishi.fsjy.net (“中國歷史教與學”,,佛山教育信息網(wǎng))
3 .歷史地圖網(wǎng)站
http://www.epicbook.com/index.htm (“讀圖時代”,,歷史地圖、歷史照片,、圖片,、事件、人物)
http://k12.com.cn/teacher/sub-edu/history ( K — 12 歷史教師)
4 .歷史文獻網(wǎng)站
http://www.dtnets.com/ls.htm (中國近代“歷史文獻資料”)
http://www.mypcera.com/book/li.htm (“時代書城”)
5 .歷史教學資源庫
http://resource:8080/Special/Scbject/GZLS (真源多媒體教育資源庫和平臺—學科資源—高中歷史),,欄目內(nèi)容:同步課程,、教案集萃、多媒體資料,、知識點,、歷史博覽、優(yōu)秀課件,、參考試卷,、歷史人物、歷史學科論文,。
http://www.chinaedustar.com (中國教育星多媒體資源庫和平臺),,欄目內(nèi)容:學科資源、教案中心,、課件,、多媒體素材庫,、教育論文、素質(zhì)教育書庫,、欄目導引(搜索歷史學科)
http://www.ep-china.net/zypd (中國教育先鋒—資源頻道),,欄目內(nèi)容:課件基地、試題中心,、教案中心,、論文中心、期刊資源(搜索歷史學科)
http://www.cenre.com (清華同方—中國名師教育網(wǎng))
http://www.learningchina.com/lishi-manage/lishi.asp (中國教育資源網(wǎng)—學科教學—歷史教學),,欄目內(nèi)容:教學研究,、多媒體課件、參考書架,、歷史教學心得論壇,、試題精選、教師發(fā)表園地,、考試專題、第二課堂,。
十,、作業(yè)及考核要求
本課程是一門理論與實踐相結(jié)合的課程,要求學生在掌握基本理論知識的同
時,,能夠具備一定的實踐能力,。因此要求學生完成以下作業(yè):編寫一課課堂教學教案;觀摩教學后提交一份書面課堂教學評議,;制作一些教具,、課件??己艘笠云綍r學習,、作業(yè)和學期末理論試卷考試相結(jié)合來評定學生的成績。
制 訂:歷史系教研室
執(zhí)筆人:牛琳
審定人:王記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