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深入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扎實推進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主題教育,,深刻領(lǐng)會紅旗渠精神的豐富內(nèi)涵和時代價值,,弘揚紅旗渠精神,,賡續(xù)紅色血脈,7月5日至9日,,歷史文化學院“感應時代脈搏,,傳承紅旗渠精神”黨史學習團赴河南省安陽市林州市開展為期五天的實踐研學活動,。
6日上午,實踐團隊來到林州市石板巖鎮(zhèn)桃花洞村——紅旗渠干部學院基層黨建示范教學點,。在這里,,實踐隊員采訪了駐村第一書記張雷,他講述了桃花洞村領(lǐng)導班子,,一直以紅旗渠精神為指引,,立志建設新時代偉業(yè)的故事。面對桃花洞村近年來的發(fā)展成就,,村民王玉菊和李坤都感到無比驕傲和自豪,,表示“日子富裕了起來”。
7日下午,,在谷文昌紀念館內(nèi),,實踐團隊成員在講解員的引導下,參觀學習了谷文昌同志投身革命,、南下福建建設祖國的英雄事跡,,進一步了解了谷文昌同志積極投身革命、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致力于祖國建設發(fā)展的光輝一生,,接受了一次深刻的思想洗禮。
8日上午,,在扁擔精神紀念館內(nèi),,實踐團隊成員沿著“扁擔精神”的發(fā)展歷程進行了參觀學習。從用了40年的桿秤,、暖壺和當年夜間上山用到的馬燈等老物件中,,團隊成員感受到當年石板巖鎮(zhèn)村民創(chuàng)業(yè)的艱辛。在“10年修建紅旗渠,,編筐抬杠送工地”的展板前,,團隊成員胡怡聰動情地說:“如今的我們空手爬山尚且覺得艱難,難以想象先輩們在沒有護欄的保護下,,如何挑著扁擔在逼仄的懸崖峭壁上行進,。”
9日,,實踐團隊沿著習近平總書記考察紅旗渠的足跡,,依次到紅旗渠紀念館、紅旗渠分水閘和青年洞進行參觀學習,。在紅旗渠紀念館內(nèi),,從大量的歷史照片、珍貴的歷史實物、精致的沙盤模型,、多媒體技術(shù)的生動演示和講解員的細致講解中,,團隊成員真切地感受到林縣人民僅靠一錘、一釬,、一雙手在太行絕壁上修建“人工天河”的艱辛歷程,,感受到林縣人民不認命、不服輸,、敢于戰(zhàn)天斗地的英雄氣概和“重新安排林縣山河”的豪情壯志和堅定信念。隨后,,團隊成員從工作人員的介紹中了解到分水閘在調(diào)水,、灌溉、改善生態(tài)環(huán)境等方面的重要作用,,感受到林州人民的智慧,。最后,團隊成員沿渠而走,,拾級而上,,徒步穿過大山,來到紅旗渠總干渠的咽喉工程——青年洞,。在青年洞前,,實踐團隊指導老師龐振康帶領(lǐng)團隊成員重溫入團誓詞,希望大家牢記習近平總書記的囑托,,“年輕一代要繼承和發(fā)揚吃苦耐勞,、自力更生、艱苦奮斗的精神,,摒棄驕嬌二氣,,像我們的父輩一樣把青春熱血鐫刻在歷史的豐碑上”。
歷史川流不息,,精神代代相傳,。在此次實踐研學活動中,團隊成員以傳承紅旗渠精神為主線,,尋訪了桃花洞村,,實地參觀學習了谷文昌紀念館、扁擔精神紀念館,、紅旗渠紀念館,、分水閘和青年洞,更加清晰直觀地感受到修建紅旗渠的艱辛,,深刻領(lǐng)會到“自力更生,、艱苦創(chuàng)業(yè)、團結(jié)協(xié)作、無私奉獻”的紅旗渠精神的豐富內(nèi)涵及其時代價值,。接下來,,團隊將在學院內(nèi)開展紅旗渠精神宣講活動,以傳承好,、發(fā)揚好紅旗渠精神,,讓精神之渠永不斷流!
(肖娟/文 陳金煒/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