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4月27—28日,,由中國社會科學院世界歷史研究所主辦,、武漢大學歷史學院世界史研究所承辦的“中國第七屆世界史研究論壇暨吳于廑先生學術(shù)思想研討會”在武漢珞珈山麓的豐頤賓館召開,。由來自清華大學,、北京大學、南開大學,、復旦大學,、武漢大學,、河南大學、華中師范大學,、東北師范大學,、河南師范大學等國內(nèi)多所高校,中國社會科學院,、人民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等科研出版機構(gòu)的100多名代表出席,。
此次會議恰逢中國著名歷史學家吳于廑先生百年冥誕,,吳于廑(1913—1993年)先生早年畢業(yè)于東吳大學,曾在西南聯(lián)合大學獲經(jīng)濟學碩士,,1944年及1946年先后在哈佛大學獲文學碩士及哲學博士學位,,1947年回國,任武漢大學歷史系教授,,先后兼任系主任,、副校長等職務,編著有《古代希臘羅馬》,、《十五,、十六世紀東西方歷史初學集》、《大學世界歷史地圖》等,,著有《世界歷史上的游牧世界與農(nóng)耕世界》,、《世界歷史上的農(nóng)本與重商》等重要論文,是國內(nèi)廣為人知的周吳四卷本《世界通史》及吳齊六卷本《世界史》的主編,,推廣了15,、16世紀做為世界近代史的開端學術(shù)主張,,其倡導的整體世界觀被譽為“世界歷史新理論在我國的興起”,,是中國世界史學科的奠基人之一。
會議由武漢大學世界史所所長向榮教授主持,,武漢大學黨委副書記,、武漢大學歷史學院黨委書記先后致辭。在主題發(fā)言中,,首都師范大學的齊世榮教授,、東北師范大學的朱寰教授、北京師范大學的劉家和教授委托他人宣讀對吳于廑先生的紀念文章,;南開大學的王敦書教授親自發(fā)言,,表達了對吳于廑先生提攜保護青年學子的感激;武漢大學的安長春教授回憶了自己跟隨吳于廑先生工作13年的點點滴滴,,對吳于廑先生充滿敬佩之情,;天津師范大學的劉景華教授作為弟子回憶了吳先生對自己的教導與幫助,;北京大學的馬克垚教授雖未出席,也撰寫了短小精悍,、意味雋永的回憶文章,。中年世界史學者北京大學李劍鳴教授、清華大學的劉北成教授,、南開大學的陳志強教授等先后登臺發(fā)言,,闡釋了吳于廑先生的學術(shù)思想。高等教育出版社的王方憲編審回憶了自1993年起暢銷二十年的吳齊六卷本《世界史》的編纂過程,,贊揚了老一輩史學家的宏觀視角,、工作精神及優(yōu)良文風。
之后,,會議分為三個小組進行學術(shù)討論,。在思想·文化組的討論中,廈門大學的賴國棟老師介紹了他在網(wǎng)上找到的吳于廑先生為慶祝黃鶴樓建成而填的一首詞,,與會的學者又在才情的維度上領(lǐng)略了吳于廑先生的另一面,。湖北大學的何元國教授則從吳于廑先生編著的《古代希臘羅馬》及選譯的修昔底德的名著《伯羅奔尼撒戰(zhàn)爭史》進行了闡釋。我院張建輝博士向大會提交《〈荷馬史詩〉中的神人相見》的論文,。
28日下午,,在中國社會科學院世界歷史研究所黨委書記趙文洪教授的主持下,武漢大學世界史所所長向榮教授做總結(jié)發(fā)言,,并宣布研討會閉幕,。
會后,將出版吳于廑先生更為全面的文集及紀念文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