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6日上午,國家社科基金重大項目“漢語語言哲學的理論基礎及發(fā)展趨勢研究”開題論證會在勤政樓第三會議室舉行。來自北京大學,、清華大學、北京師范大學等單位的14名專家為項目把關定向,。校黨委常委、副校長秦法躍出席開幕式并致辭,,社科處負責人及文學院教師參加會議,。開幕式由文學院院長趙黎波主持。
秦法躍致開幕詞,,他對各位專家的到來表示歡迎,,向各位專家一直以來對學校工作的支持表達感謝。他強調該項目對推動漢語語言哲學學科發(fā)展具有重大意義,,期望在座專家為本次課題研究把脈問診,,提供智力支持,使重大課題的研究增強可操作性,,提升課題研究的質量,,推動學校人文社會科學的研究。
開題論證會由北京師范大學韓震教授擔任專家組組長。首席專家崔應賢教授從選題背景,、理論框架,、研究內容以及重點難點等方面作開題報告。五個子課題負責人分別就漢語語言哲學認定的背景參照,、“百姓日用即道”的漢語哲學,、核心理念界定、現(xiàn)實問題解析以及發(fā)展趨勢進行了匯報,。
與會專家圍繞課題研究的對象,、范圍、理論深度,、方法論和實踐價值進行了深入研討,。專家指出,本課題研究范圍廣泛,,需要在具體研究對象和范圍上進行圈定,;課題研究要處理好虛與實、分與合,、淺與深的問題,;必須從漢語語言的實際出發(fā),在具體問題的研究中深化漢語語言哲學的基礎理論,。
韓震在總結時指出,“漢語語言哲學”的研究要破除傳統(tǒng)的中西二元論思想,,必須從漢語語言的事實和特點出發(fā),,尋找漢語語言哲學的獨特魅力。他強調,,課題研究需厘清研究邏輯體系,、注重歷史梳理與理論創(chuàng)新統(tǒng)一,最終推出符合漢語實際和中華文化的研究成果,,為我國哲學社會科學自主知識體系創(chuàng)新做出貢獻,。
經過專家充分討論,專家組認為:“漢語語言哲學的理論基礎及發(fā)展趨勢研究”重大課題研究思路清晰,、研究方法得當,、目標任務明確,具有重要的理論價值和實踐價值,,同意開題,。專家組同時建議,要充分吸收專家意見,,并融合在具體研究之中,,讓研究具有更強的學理性和創(chuàng)新性。
開題論證會前,校長郭海明會見了參會的專家,。
(文學院 王 瑞/文 趙一萌/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