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8日上午,華東師范大學鄭偉教授應邀做客“衛(wèi)風講堂”,,在崇文樓四樓會議室為學院師生作題為“從明本戲文看早期閔語與官話之關系”的學術講座,。講座由古代漢語教研室主任孫志波主持,。
鄭偉從明本戲文中的官話成分,、明本戲文中的閩音成分與語言風格的分層特征三個方面探究早期閩語與官話之關系,。以明代戲文《金釵記》《白兔記》為例,,鄭偉分別對句法層面的戲文念白,、俗字用字與唱念押韻進行深入分析,,并從其中得出“正音”特點,。他表示,南戲潮州音中存在“持”“提”混讀,、“潭”“堂”混讀等聲母,、韻母混同現(xiàn)象,,戲文中部分字的唱念押韻是潮州音“官話化”折合的結(jié)果。通過比較“唱詞”與“念白”的用韻差異,、“韻腳字”與“句中字”的用韻與聲調(diào)差異,,鄭偉提出,“唱詞”比“念白”含有更多的“正音”特征,,受流行地區(qū)不同的影響,,明代南戲存在本地化的特征。在講座互動環(huán)節(jié)中,,鄭偉對師生提出的“為什么選擇《金釵記》作為研究對象”“‘每’與‘們’的來源問題”等問題作了詳細解答,,并與在場教師就南北方言差異進行進一步探討。
孫志波對鄭偉教授的分享表示感謝,。他指出,,鄭偉根據(jù)明代南戲戲文中的語言現(xiàn)象對早期閩語與官話的關系進行細致論證,并從音韻與語法的角度,,將方言與文獻相結(jié)合研究,,讓學院師生對戲曲中的語言現(xiàn)象建立更加全面的認識。
專家簡介:
鄭偉,,華東師范大學中國語言文學系教授,、博士生導師,入選國家級高層次青年人才計劃,。兼任上海市辭書學會副會長,、上海市人類學會副秘書長暨語言人類學專業(yè)委員會主任委員、中國民族語言學會理事和華東師大國家語言文字推廣基地副主任等職,。研究領域包括漢語歷史語言學,、南方民族語文、語言認知與演化等,。主持國家社科基金項目四項(重大招標項目,、重點項目、學術普及讀物專項項目,、青年項目)及其他省部級課題十余項,。在《中國語文》《語言科學》等國內(nèi)期刊、 Language and Linguistics , Journal of Chinese Linguistics 等 SSCI / AHCI 期刊以及重要報刊發(fā)表中英文論文130篇,,出版學術專著五部,、編著及譯著六部。學術成果曾獲教育部霍英東基金會高校青年教師研究基金,、中國社會科學院青年語言學家獎,、上海市哲社優(yōu)秀成果獎、上海社科新人,、上海市曙光學者,、國際中國語言學會青年學者獎,、李方桂博士論文獎等海內(nèi)外學術獎勵。
(文學院 劉佳怡/文 黃品源/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