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9日上午,,中國藝術研究院音樂研究所研究員,、博士生導師項陽在學院中國音樂研究中心會議室作《禮樂制度濫觴階段之孕育與成型分期探研》專題講座,。學院主要領導、教師代表及在讀碩博研究生參與講座,。講座由特聘教授趙為民主持,。
講座中,項陽將中國禮樂制度分為五階段,,并對各階段禮樂制度的特點作以說明,。他認為,周代是禮樂制度的定型期,,周之前為禮樂制度的孕育,、成型期;并通過大量考古材料,,論證了禮樂制度從聚落/方國的“禮俗”到國家層面的“禮制”這一從“成型”到“定型”的過程,;還特別強調禮樂制度對中國傳統(tǒng)音樂文化“整體一致性下的區(qū)域豐富性”的形成具有重要作用。
特聘教授趙塔里木對講座做總結,,他指出,,項陽教授在講座中提出了許多學術新知,切實踐行了“讀書萬卷,、行路萬里”“勤于思考,、潛心鉆研”的學術理念,。他強調,此次講座是音樂舞蹈學院青年教師科研能力推進的第二站,,有助于青年教師深入認識中國禮樂制度的歷史進程,;有助于啟發(fā)青年教師進一步思考“音樂文化多元一體”的歷史階段性和反思音樂研究方法的合理運用等問題,更為2021年度國家社會科學基金藝術學重大項目“黃河流域音樂文化多元一體格局研究”的進一步開展提供了建設性意見,。
專家簡介:
項陽,,中國藝術研究院音樂研究所研究員,研究領域為中國傳統(tǒng)音樂文化,。曾任《中國音樂學》主編,,中國音樂家協(xié)會理事,、理論委員會副主任?,F(xiàn)為《中國音樂學》《音樂研究》《民族藝術》編委,人大報刊復印資料《音樂舞蹈》執(zhí)行編委,,《天津音樂學院學報》《人民音樂》《中央音樂學院學報》《藝術學研究》編委,,樂府學會副會長,中央音樂學院音樂學研究所學術委員會委員,,河北師范大學特聘教授,。出版學術專著《中國弓弦樂器史》《山西樂戶研究》《樂戶:中國傳統(tǒng)音樂文化的承載者》(日本大阪2007);學術文集《當傳統(tǒng)遭遇現(xiàn)代》《以樂觀禮》《接通的意義》《宗教音聲,、禮俗用樂》,;主編《中國音樂文物大系山西卷》(合作),《禮俗之間:中國音樂文化史研究叢書》(13冊,,2019年度國家出版基金資助,,上海音樂出版社出版)等共十余種;獨立完成國家社科基金研究課題《山西樂戶研究》(1999),、《中國樂籍制度研究》(2002),、《中國樂籍制度與傳統(tǒng)音樂文化》(2013)。
(音樂舞蹈學院 趙瑜杰/文 賈子展/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