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0期:易經(jīng)中的“美學”
主講人:苗文哲
個人簡介:美術學院美術學專業(yè)2013級碩士研究生,中共黨員,本科就讀于河南師范大學,,目前研究方向是美術史論方向,。
人生格言:不妄求,,則心安。
內(nèi)容摘要:《易經(jīng)》作為中華名族最早的智慧結晶之一,是中國傳統(tǒng)思想文化中自然哲學與倫理實踐的根源,對中國文化產(chǎn)生了巨大的影響,,被譽為“群經(jīng)之首,大道之源”,。
“易有太極,,是生兩儀,兩儀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太極是中國文化史上的一個重要概念,體現(xiàn)在生活的方方面面,,“四象”在春秋易傳的天文陰陽學說中,,是指四季天然氣象,分別稱為少陽,,太陽,,少陰,太陰,。八卦其實是最早的文字,,是文字符號。八卦代表易學文化,,滲透在東亞文化的各個領域,。
談到“美學”,一般指西方哲學的一個分支,,國內(nèi)也有研究中國藝術的美學大師,,但是所用依然借鑒于西方。中國傳統(tǒng)文化伴隨著歷史和時間的沖擊,,以及西方哲學思想的傳播而越來越為現(xiàn)代人所冷漠,。由此,我們對其中之緣由應有所思考,,五千年文明的積淀,,我們先人的智慧,究竟是因為什么使之與生活在現(xiàn)代的我們漸行漸遠,。
時間及地點:9月25日(周四)晚八點,,文科樓221教室
備注:請憑票入內(nèi),提前半小時入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