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標準
1、充分的安全感,。安全感需要多層次的環(huán)境條件,如社會環(huán)境,、自然環(huán)境,、工作環(huán)境、家庭環(huán)境等等,,其中家庭環(huán)境對安全感的影響最為重要,。家是躲避風浪的港灣,有了家才會有安全感,。
2,、充分地了解自己。就是指能夠客觀分析自己的能力,,并作出恰如其分的判斷,。能否對自己的能力作出客觀正確的判斷,對自身的情緒有很大的影響,。如過高地估計自己的能力,勉強去做超過自己能力的事情,,常常會得不到想象中的預期結果,,而使自己的精神遭受失敗的打擊,;過低的估計自己的能力,,自我評價過低,缺乏自信心,常常會產生抑郁情緒,。
3、生活目標切合實際,。要根據(jù)自己的經(jīng)濟能力,、家庭條件及相應的社會環(huán)境來制定生活目標。生活目標的制定既要符合實際,,還要留有余地,,不要超出自己及家庭經(jīng)濟能力的范圍,。道家的創(chuàng)始人老子曰:“樂莫大于無憂,,富莫大于知足,。”
4、與外界環(huán)境保持接觸,。這樣一方面可以豐富自己的精神生活,,另一方面可以及時調整自己的行為,以便更好地適應環(huán)境,。與外界環(huán)境保持接觸包括三個方面,,即與自然、社會和人的接觸,。老年人退休在家,有著過多的空閑時間,,常常產生抑郁或焦慮情緒。如今的老年活動中心,、老年文化活動站以及老年大學為老年人與外界環(huán)境接觸提供了條件。
5,、保持個性的完整與和諧。個性中的能力,、興趣、性格與氣質等各個心理特征必須和諧而統(tǒng)一,,生活中才能體驗出幸福感和滿足感,。例如一個人的能力很強,但對其所從事的工作無興趣,,也不適合他的性格,,所以他未必能夠體驗成功感和滿足感,。相反,如果他對自己的工作感興趣,,但能力很差,,力不從心,也會感到很煩惱,。
6、具有一定的學習能力,。在現(xiàn)代社會中,為了適應新的生活方式,,就必須不斷學習。比如:不學習電腦就體會不到上網(wǎng)的樂趣,;不學健康新觀念就會使生活仍停留在吃飽穿暖的水平上,。學習可以鍛煉老年人的記憶和思維能力,對于預防腦功能減退和老年癡呆有益,。
7、保持良好的人際關系,。人際關系的形成包括認知、情感,、行為三個方面的心理因素,。情感方面的聯(lián)系是人際關系的主要特征。在人際關系中,有正性積極的關系,,也有負性消極的關系,而人際關系的協(xié)調與否,,對人的心理健康有很大的影響。
8、能適度地表達與控制自己的情緒,。對不愉快的情緒必須給予釋放或稱為宣泄,但不能發(fā)泄過分,,否則,,既影響自己的生活,,又加劇了人際矛盾,。另外,,客觀事物不是決定情緒的主要因素,,情緒是通過人們對事物的評價而產生的,,不同的評價結果引起不同的情緒反應。有一位老太太,,大兒子是曬鹽的,,小兒子是賣傘的。老太太總是發(fā)愁,,陰天她為大兒子擔心,晴天為小兒子擔心,。一位心理醫(yī)生對老太太說:“您真有福氣,,晴天您的大兒子賺錢,,雨天您的小兒子賺錢,。”老太太一想很有道理,,便高興起來。
9、有限度地發(fā)揮自己的才能與興趣愛好,。一個人的才能與興趣愛好應該對自己有利,對家庭有利,,對社會有利,。否則只顧得發(fā)揮自己的才能和興趣,,而損害了他人或團體的利益,,就會引起人際糾紛,,而增添不必要的煩惱。
10、在不違背社會道德規(guī)范的情況下,,個人的基本需要應得到一定程度的滿足,。當個人的需求能夠得到滿足時,就會產生愉快感和幸福感,。但人的需求往往是無止境的,在法律與道德的規(guī)范下,,滿足個人適當?shù)男枨鬄樽罴训倪x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