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2日,,為慶祝我校百年華誕,,生命科學學院舉辦“廣東校友會慶祝母校百年華誕暨生物醫(yī)藥學科發(fā)展論壇”,,邀請校友楊得坡(1979級)、秦啟偉(1982級),、田興山(1982級)、孟民杰(1982級)、王一飛(1983級),、崔宗斌(1984級),、李文均(1992級)、張揚(1999級),、官道剛(2001級)擔任主講嘉賓,。論壇由學院院長余國營致歡迎辭,全校師生200余人參會,。會議由學院周延清教授和南方醫(yī)科大學官道剛教授共同主持,。
中山大學楊得坡教授作題為“廣東南藥資源及其產業(yè)開發(fā)利用現(xiàn)狀”的學術報告,分享了南藥資源的標準化和產業(yè)化以及對當?shù)亟洕l(fā)展的重要貢獻,。
華南農業(yè)大學秦啟偉教授作題為“石斑魚重要病毒感染機理免疫防控技術”,,對石斑魚常見病毒感染及防疫手段進行了總結,并提出防治體系,。
廣東省農業(yè)科學院田興山研究員作題為“雜草的‘智慧’”的學術報告,,以牛筋草為例,介紹雜草的環(huán)境適應性變化,,并據(jù)此特性研發(fā)更環(huán)保有效的除草劑,。
廣東藥科大學孟民杰教授作題為“CpG—ODN聯(lián)合用藥在膀胱癌治療中的應用研究”的學術報告,著重介紹了膀胱癌致死的機理,。
南方醫(yī)科大學官道剛教授作題為“整合生物信息與數(shù)字中藥技術體系的構建與應用”的學術報告,,分享了生物學驅動的多組學整合關鍵技術平臺和系統(tǒng)藥理學等研究成果。
暨南大學王一飛教授作題為“艾草的研究開發(fā)和利用”的學術報告,,提出艾草種植標準化以及艾草產品的產業(yè)化,,展示了其團隊在艾草產業(yè)化的最新進展。
廣東省科學院微生物研究所崔宗斌研究員作題為“魚類適應低溫分子機制研究”的學術報告,,簡要介紹了目前其團隊關于漁業(yè)微生物與水產動物方面的研究,,以及魚類感知和傳遞低溫信號的機制。
中山大學李文均教授作題為“百年母校校慶回顧微生物分類的圣經——百年伯杰氏手冊歷史發(fā)展及未來展望”的學術報告,,回顧了自己的教育經歷,、工作經歷學術任職、國內外期刊任職以及近五年來的研究成果,,激勵在場聽眾努力向前,。
中國科學院南海海洋研究所張揚研究員作題為“牡蠣生物多樣性和牡蠣礁恢復利用的思考”的學術報告,從牡蠣的生物多樣化和分化,、牡蠣適應性的分子機制,、牡蠣礁恢復利用三個方面,分享了其團隊在牡蠣礁恢復利用的最新研究進展,。
學術報告結束后,,與會師生與主講嘉賓們就相關感興趣的研究領域進行了深入的交流和討論,。
(生命科學學院 王 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