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2022年度全國學雷鋒志愿服務“四個100”先進典型名單公布,,我校申報的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協(xié)會入選“最佳志愿服務組織”。全省共兩家單位獲批此項榮譽,。
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協(xié)會成立于2006年,,是文學院丁永祥教授指導下致力于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服務的青年志愿者組織,至今已堅持舉辦文化遺產進校園17屆,、暑期社會實踐教育16屆,、非遺培訓20多期,為沁陽市,、武陟縣,、新鄉(xiāng)縣等地20余個非遺傳承團體服務,使懷梆,、二股弦等20多個非遺項目得到有效保護,。
協(xié)會重視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宣傳教育,共制作展出非遺宣傳展板400多塊、標語800多條,,舉辦非遺宣傳演講40多場,,舉辦非遺專家講座30多場,開展進社區(qū)宣講非遺20多場,,為5萬多師生與群眾普及非遺知識,。協(xié)會堅持每年舉辦“文化遺產活動月”,邀請民間藝術進校園表演,、手工藝展,、非遺講座、大學生傳統(tǒng)技藝比賽等,;長期舉辦香包,、豫劇、剪紙,、布貼畫,、面塑、泥塑等非遺培訓班,,接受培訓的師生達1000多人,。
在項目保護方面,協(xié)會志愿者在指丁永祥教授的帶領下已搜集整理懷梆,、哼小車等劇本300多本,,搶救錄制非遺音像資料50000多分鐘。在武陟縣,、新鄉(xiāng)縣等地幫助懷梆,、二股弦、哼小車等20多個項目列入國家級,、省級非遺保護名錄,。在武陟縣馮丈村指導成立全國第一個農民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使該村三項文化遺產列入省級非遺保護名錄,。
協(xié)會重視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傳承服務,,堅持每年假期組織大學生志愿者深入民間開展非遺調查、傳承和實踐,,遍及沁陽市,、武陟縣、新鄉(xiāng)縣等20多個村莊和社區(qū),,志愿者們發(fā)揮自身專業(yè)優(yōu)勢,,助力河南師范大學文學院獲評河南省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基地、河南省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傳承基地,。
協(xié)會先后獲得“全國優(yōu)秀國學社團”(2015),、全國“百強學生社團”(2021),、河南省優(yōu)秀科普與志愿服務團隊(2022)等光榮稱號。開展的“非遺”教育系列活動被教育部,、光明日報社評為“全國禮敬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示范項目”(2016),。中央電視臺等媒體對“協(xié)會”及相關活動進行了多次報道。
本次推選活動由中央宣傳部,、中央文明辦,、民政部等單位和部門共同組織開展,共推選出100個最美志愿者,、100個最佳志愿服務組織,、100個最佳志愿服務項目和100個最美志愿服務社區(qū)。
(文學院 荊恒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