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落實新時代育人要求,,提升學生的創(chuàng)新精神和實踐能力。7月10日,,旅游學院副院長付強,、地理科學教研室主任雒海潮、人文地理與城鄉(xiāng)規(guī)劃教研室主任翟洲燕,、線路開發(fā)教師呂富成博士共15位教師帶領220名本科生赴中國農業(yè)科學院新鄉(xiāng)綜合基地(簡稱“新鄉(xiāng)基地”)開展土壤地理實習,。
上午,旅游學院師生在新鄉(xiāng)基地韓其晟副研究員的帶領下,,針對不同農田灌溉技術設施的特點和適用范圍進行了全面的了解,。然后,強小嫚副研究員向師生詳細講解了蔬菜大棚環(huán)境開展的黃瓜,,番茄,,辣椒等農作物的科學試驗。
下午,,學生以小組合作的形式在樣地內開展了土壤剖面的挖掘實驗,,以探究黃淮海平原地帶性土壤的垂直分布特征。從診斷學上看,,該地土壤可以分為耕作層(位于土壤表層0-30cm,,經人為活動長期耕作而成,顏色偏深,,質地疏松,,有機質含量高),犁底層(位于土壤表層30-60cm左右,,顏色偏黃棕色,,長期受外力的壓實而成,質地偏粘,,呈塊狀結構),,生土層(位于土壤60cm以下,土壤結構較差,,養(yǎng)分含量較低,,植物根系少)。
最后,,師生來到“地眼”—地中滲透儀觀測群組,,作為研究作物-水-土關系的重器,它共有五大系統(tǒng),,土壤因子檢測系統(tǒng),,土壤溶液抽取系統(tǒng),,自動供排水系統(tǒng),防雨通風系統(tǒng),,數據實時采集系統(tǒng),。五大系統(tǒng)協同精確刻畫長期因子演變過程,每年記錄數據超過430萬條,,其規(guī)模和數量創(chuàng)世界之最,。
此次實習極大地增強了廣大師生對土壤地理學的理解,初次掌握了土壤調查的基本技術,。學生們紛紛表示,,通過實習,深刻了認識到河南作為農業(yè)大省在國家保障糧食安全中的重大使命,,增強了保護土壤資源的意識,,提升了動手實踐能力和團隊協作能力。旅游學院的師生們將以野外實習為契機,,進一步落實實踐育人理念,,擔當時代責任,彰顯青春本色,,將論文寫在祖國大地上,。
(旅游學院 文/呂富成 圖/周寧 楊淑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