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6日,,應我院邀請,,華中科技大學馮光教授在化學北樓N102會議室為學院師生作題為“復雜電極-電解液界面的分子模擬解析”的學術(shù)報告,相關專業(yè)教師和研究生參加,。報告由學院王慧勇教授主持,。
馮光教授詳細介紹了電極與電解液形成的復雜固液界面在二次電池和超級電容器等電化學儲能器件中扮演著重要角色,闡述了這些固液界面的微觀結(jié)構(gòu)及其動態(tài)形成過程,,并展示了一系列最新研究成果,,包括鋰離子電池與超級電容器中儲能界面的構(gòu)建、電極-電解液界面的復雜微觀結(jié)構(gòu)和動態(tài)形成過程與儲能性能之間的關聯(lián)機制,,為新型儲能技術(shù)的研發(fā)提供了新思路,。
報告結(jié)束后,馮光教授就與會師生提出的相關問題進行了詳細的解答,,并展開了深入的討論與交流。
專家簡介:
馮光,,男,,華中科技大學能源與動力工程學院教授/博導,國家自然科學基金杰出青年科學基金獲得者,,英國皇家化學學會會士,。2002、2005年分別獲華中科技大學學士,、碩士學位,,2010年獲美國Clemson大學博士學位;隨后在美國Vanderbilt大學和能源部FIRST能源前沿研究中心先后以博士后和研究助理教授從事研究工作,,2013年11月加入華中科技大學能源與動力工程學院和煤燃燒國家重點實驗室任教授/博導,。近些年來,一直從事與電化學界面結(jié)構(gòu)和離子輸運相關的基礎問題研究,,在有關超級電容器/鋰離子電池儲能機理與優(yōu)化設計方面做出了一些成果:編纂百科全書1卷,、發(fā)表英文書籍3章、SCI期刊論文百余篇,。近五年,,發(fā)表第一/通訊作者論文35篇(包括Nature Materials、Nature Computational Science,、Nature Communications,、Chemical Reviews、Physical Review X,、Angewandte Chemie等),;獲湖北省自然科學獎一等獎1項(排名1);任Energy Advances創(chuàng)刊副主編,,ChemElectroChem,、Fluid Phase Equilibria和Journal of Ionic Liquids的編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