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員只有一個上級,,那就是組織,,干部只有一個靠山,,那就是人民,。團團伙伙,、結黨營私,、拉幫結派,,搞了就是違反政治紀律
隨著反腐敗斗爭深入,,“塌方式腐敗”成為社會關注的問題。“挖出一個,,牽出一串”的案情令人觸目驚心,,“一個人倒下去,一群人睡不著”的現(xiàn)象更令很多人反思,。腐敗窩案,,折射出一些人搞團團伙伙、結黨營私,、拉幫結派的深層癥結。正因如此,,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央紀委五次全會上的鏗鏘宣示——“必須維護黨的團結,,堅持五湖四海,團結一切忠實于黨的同志”,,更顯振聾發(fā)聵,。
鄧小平同志說過:“我們這個黨,嚴格地說來沒有形成過這一派或那一派,。”世界上極少有哪個黨,,像我們黨這樣堅持不懈地反對黨內搞小圈子,這是黨保持凝聚力和戰(zhàn)斗力的重要原因,。十八大以來,,中央多次強調,黨內決不允許搞團團伙伙,、結黨營私,、拉幫結派,搞了就是違反政治紀律,,正是因為這種行為會逐漸蠶食黨的健康肌體,。一旦圈子盛行,就會出現(xiàn)“出大力的不如抱大腿的”的怪象,,干部想問題,、干事情的立場必將出現(xiàn)偏差,導致空談淘汰實干,、關系淘汰能力等逆淘汰現(xiàn)象,,甚至一些好干部也難免被污染。結果,,必然是組織渙散,、人心離散。
當團結變成“結團”,一些干部就成了整天忙著尋找“鄉(xiāng)緣”“學緣”“業(yè)緣”的“團員”,?;蚴枪俟傧嘧o,熱衷拉關系,、架天線,、搞勾兌;或是私相授受,,把分管領域當成私人領地,,把下屬當成家臣;或是以同鄉(xiāng)會,、同學會為名義,,暗中相互提攜、互通款曲……派系意識流風所及,,一些干部只知有門戶,、不知有組織,只知有私利,、不知有公義,。干部選拔,不問能力水平,,只看“是不是自己人”,;決策論證,不憑實情民意,,只看上邊喜好,。以利益輸送為紐帶,以人身依附為特征,,將正常交往庸俗化,、圈子化、派系化,,對政治生態(tài)的危害之大,,對政治規(guī)矩的破壞之深,對同志關系的異化之大,,莫此為甚,。
誠然,領導干部不是生活在真空中,,也需要正常的人際交往,。但越是身處復雜的社會環(huán)境,面臨種種考驗和誘惑,,越需要多一些自省,,守住黨的規(guī)矩的底線。俗話說得好,針眼大的窟窿,,能透過斗大的風,。人際交往和生活情趣皆非小事。有時候,,看起來是在講感情,,實際上卻在徇私情,看起來是在交流體會,,小處太“隨便”,,往往就是身陷“小圈子”,甚至墜入腐敗深淵的開始,。
江蘇省建設廳原廳長徐其耀曾在家書中如此教育兒子,,“做人就是把自己作為一個點編織到上下左右的網中,成為這個網的一部分,。”甚至要求兒子“要多學習封建的那一套,,比如拜個把兄弟什么的,這都不過分”,。結果還沒等兒子“實踐”,自己已經東窗事發(fā),。大量教訓警示我們,,黨的干部只有一個組織,不是任何人的家臣,,也不是哪一派的門客,。攀龍附鳳、拉拉扯扯的后果,,最終逃不脫拔出蘿卜帶出泥,、樹倒猢猻散的命運。當前,,從嚴治黨,、反腐倡廉不斷走向深入,圈子文化滋生的環(huán)境正在逐步改變,。依附心理帶來的是包袱,,捷徑思維通向的是邪路,嚴守紀律,、常講規(guī)矩,,清清白白做人、干干凈凈做事,、坦坦蕩蕩為官,,才是為人從政的康莊大道。
唐朝晚期,面對“牛李黨爭”的亂局,,唐文宗發(fā)出“去河北賊易,,去朝廷朋黨難”的無奈慨嘆,留下了“朋黨興,,政事亂”的歷史警思,。今天,朝著全面深化改革的遠大目標,,越是在激流漩渦中劈波斬浪,,在風險挑戰(zhàn)中迎難而上,就越是需要一支團結一致,、奮發(fā)有為的黨員,、干部隊伍。黨員只有一個上級,,那就是組織,,干部只有一個靠山,那就是人民,。守定這條規(guī)矩,,抱定這個信念,我們才能積聚起磅礴之力,,去實現(xiàn)民族復興的夢想,。
《 人民日報 》( 2015年01月22日 05 版)